暑期三下乡|青翼实践队探寻漳州非遗
为进一步探索厦漳泉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7月5日上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青翼”实践队分为两组,分别前往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下称:文旅局)和漳州市艺术馆,以传统文化中青年人的力量为主题,就传统文化继承现状、传承方式等进行走访调研。在漳州市文旅局,由国家战略部署,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在此设立。保护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文物保护、传统文化重点区域保护、涉台文化、文物遗址等。实践队成员在此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周坤海就传统文化继承现状进行了对话。
据周主任介绍,漳州市目前拥有近2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旅局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漳州市传统文化。6月25日,为实现让闽南文化在漳州古城“活起来”,让千年古城因闽南文化“兴起来”的目标,文旅局主办了一场 “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计划包含挖掘古城非遗项目、展演书画戏曲艺术、完善古城文保单位、讲好漳州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出版闽南文化丛书、推广闽南语闽南歌、弘扬闽南红色文化、做大闽南文化影视、推动漳台文化发展、提升漳州文旅品牌等十项内容。周主任称,文旅局接下来还计划每个月都举办一场大型文化类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传统文化。
随后,实践队向周主任询问漳州市目前的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周主任介绍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非遗传承情况整体正向好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国家对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每年发放最低3000元、最高2万元不等的补贴。同时,通过几年传承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非遗带徒传承的氛围有了很大提升。此外,虽然传承方式仍以家族传承为主,但中心也有团队帮助传承人在社会上招募学徒。
周主任还提到,目前漳州市文旅局有开展不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现在,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孩子们基本都会唱漳州芗剧,这无疑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股新鲜血脉。他认为,未来,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能走进校园“第三课堂”,传统文化能够复苏于下一代,重焕生机。
在漳州市艺术馆,实践队成员们跟随讲解员一同参观了艺术馆非遗展示厅,整体了解漳州市非遗文化。展厅讲解员向队员们一一介绍了土楼、棉花画、片仔癀等非遗文化以及背后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展厅“闽南味”十足,以红砖、燕尾脊、榕树等闽南元素为基础设计而成又不失艺术感。贝壳雕、剪纸和木板年画等非遗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温度与情感。乍一看只觉其精美,但细细品味、仔细观察才能尝出他们独有的悠长历史与文化底蕴。实践队成员不禁感叹,这正是非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走出漳州市艺术馆,实践队随后来到位于艺术馆旁的的“俊记”木版年画工作室。在这里,成员们有幸亲自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并与漳州木版年画第七代传承人颜朝俊进行了访谈。据颜朝俊介绍,木版年画(下称:版画)已经传承了一千余年,漳州版画有许多不同,例如上色顺序、图案底色等。它是中国彩色印刷术的鼻祖。漳州版画通常有美好的寓意,寄托了闽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尽管如今仅靠版画谋生收益稳定性很差,但颜朝俊对这门家族代代相传的手艺仍然抱着一份不同的情怀。
就版画传承问题,他认为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变创新、顺应时代,让版画好看实用,融入人们的生活。颜朝俊说,自己在传承上主要分两步,一是技艺性的传承,要让这种技法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二是通过研学等途径,将版画文化传播给更多人。自己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把一些流失的文化再重新拾起,自己不做就没有人做了。他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一些知识,这也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现在,颜朝俊正在保留原汁原味传统技艺的同时,做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制作“冰墩墩”形象版画,开发帆布包、徽章、水杯等文创产品,联系其他非遗传承人“抱团”创作开发等等。
在与颜朝俊的对话中,实践队成员感受到这位传承人身上浓厚的责任感。不仅传承下版画这门手艺,更传承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
通过本次走访,“青翼”实践队认识到,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漳州市政府部门和非遗传承人都在积极探索新内容与渠道。同心促传承。实践队相信,未来漳州市非遗文化还会发展得更好。实践队也将继续走访调研厦漳泉地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