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暑期三下乡|地域寻宝再访白塘,探索文旅融合新渠道

作者:审核:admin来源: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融媒体中心点击数:162更新时间:2022-07-09

2022627日—29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地域寻宝特攻队”经过课堂讨论,搜集民俗文化,文旅政策资料、确认村内踩点地点,明确实践分工等前期准备后,前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白塘村进行调研。白塘村坐落于漳州龙海东南部,东临海、西至漳浦县,是漳州滨海古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作为闽南特色村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此次实践内容主要为调研当地民俗文化融合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海洋文化

团队首站来到当地旅游体验项目—“海底捞”。海底捞”为本地村民自主营业旅游项目,面向火山岛,景色优美。“海底捞”杨老板向我们详细介绍“海底捞”共设三处捞鱼点,分设大小网,为游客提供潮汐表,按小时收取费用,旺季时可接纳游客百来人。除此之外,老板还提供免费烧烤架及烹饪器具、食单价格、可为旅客提供厨师联系方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底捞”利用白塘村沿海而建,依靠特色的海洋捕鱼文化对外吸引游客。但同时存在宣传渠道单一问题、指示路牌设置不清等问题。老板本人通过抖音平台发布视频,吸引周边客流,但始终局限于熟人对外介绍。


(团队成员采访“海底捞”杨老板)




(团队成员体验“海底捞”)


提起白塘村,拥有细软沙滩、无边泳池、清澈海水、赶海圣地的白塘湾是游客对这里的第一印象。遇上开渔期,游客常常能亲自体验当地特色的拉网活动,海上摩艇等特色娱乐设施齐全,退潮之际沙滩上多有当地村民赶海抓潜伏在沙子下的螃蟹,对游客而言是全新的体验,也是白塘湾海洋同其他地方最明显的特色。




对联文化

在白塘村内走访途中,团队成员细心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贴着手写对联,对联内容不仅与各商户营业相关,更是饱含家国情怀,各有特色。团队成员来到白塘村村支部,白塘村第一书记张鹏介绍道,村内每年12月都会统一更换对联,对联为村内一名老人统一手写。作为村里一大文化亮点,随着老人年龄渐增,村内逐渐后继无人。团队成员提出,可根据对联文化设计文创产品,可作为手写对联的变相传承,同时也可作为白塘村特色纪念品。





文化遗产

聆听民间故事,了解民俗文化本身,团队成员在村内街头联系到了杨氏理事会杨会长。杨会长向我们详细介绍到,村内盛大庆典时会在戏台上表演歌仔戏、木偶戏。木偶戏与歌仔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塘村内保存较为完善,过往游客常常停下驻足观看,热情淳朴的村民会邀请游客坐在空置的椅子一起观看。

除此之外,作为闽南特色村落,白塘村内还保存许多闽南红砖古厝和古庙,古榕树,分散在村内不同地方。闽南古厝作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仍保留着百年前闽南人的建造风格和建造艺术。但由于村内景观统一协调性要求、红瓦砖制作工艺失传,古厝逐渐荒废,无法得到妥善保护。团队成员提出,将古建筑、古树串联成旅游点,向游客详细介绍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饮食文化

明忠大排档作为村内老字号饭店,团队成员在向饭店老板杨明忠采访了解到,前往白塘村的游客多为厦漳两地、龙岩、广东地区游客。店内最受欢迎的特色美食为闽南蚵仔煎,也因白塘村的地理优势,店内提供的海鲜食品都是新鲜野生的,通过闽南地区吃法加工端上饭桌,在简单的工艺里体会最原滋原味的海鲜。


(团队成员采访饭店老板,左一为老板杨明忠)


因祭祀、庆典活动居多,不同的活动要求不同的供奉食品,例如入宅时要制作“印龟”;农历六月半家家户户要包糖圆。特色的供奉食品从古流传至今,闽南人口中的“古早味”是老情怀,是老口碑,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结合。



(特色海鲜)


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福建省也在“十四五”规划中就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做了专项规划,提出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用、做优做强文化优势产业。

团队在深入挖掘白塘村所存的民俗文化时发现,当地存在许多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可行性较高。但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文化自豪感有待提高,旅游意识有待加强。文化+旅游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同时还能够反向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引导优质文旅资源和地理标志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地域寻宝特攻队将携手白塘村,共同探寻乡村文旅融合新渠道,长期助力乡村振兴每一环节。